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才会生效的,合同无效是不具有约束力的,而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生效,合同生效和合同成立是有区别的,那么合同无效与不成立如何处理?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无效与不成立的处理方式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无效是指合同不具有约束力,而合同不成立是由于缔约过失造成的。根据不同情况,对于合同无效和合同不成立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的合同需要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财产的返还和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对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返还。如果无法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此外,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不成立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恶意磋商、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因合同不成立造成的损失,由过失方承担赔偿责任。过失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合同成立的条件
订约主体的存在
合同成立需要存在双方或多方的订约主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合同当事人本人或其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概念,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即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依法进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必须依法进行。依法签订合同意味着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
主要条款的协商一致
合同的成立要求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意味着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后,达成了相同且没有分歧的意见。
要约和承诺阶段的具备
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只停留在要约阶段,没有经过承诺阶段,那么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通过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