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通过中介公司寻找到合适的房源后,委托该中介公司约业主商谈。中介公司于是打电话约业主周女士到门店详谈。在中介公司的主持下,双方当场签署买卖合同。此时,周女士又称因到店签约仓促未携带房产证,中介公司则答复可以先签合同,房产证等材料可以后补。于是,双方在中介公司的劝说下签署了买卖合同,中介公司经纪人按照周女士的口述内容填写了房屋地址。因为双方就首付款时间、过户等问题都未谈妥,因此这些条款中介公司均未填写。合同签订后,王先生支付了定金和中介费用,双方约定周女士次日携带房产证到中介公司,双方办理其他手续。第二天,周女士并未如约到场并称家人不同意卖房,要求取消交易。无奈,王先生将周女士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庭审中,周女士答辩称合同约定的交易标的根本不存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并提交了房产证原件供法庭及王先生核对。法庭通过核查房产证原件发现,房产证登记的地址是北京市某小区1号楼7单元602号,但周女士与王先生签订的买卖合同标的房屋地址为小区一号院1号楼4单元601号。后法院查询得知买卖合同所载房屋根本不存在。王先生后在法院的调解下与周女士解除了合同,收回了定金。法官说法
居间方在促成买卖双方交易时应当认真核查双方交易信息。实践中,为了促成交易,中介公司常常在业主未提供全部房源材料的情况下促成双方签订合同,此时买卖合同中有关房屋的所有信息均按照业主陈述填写,有的信息与房屋产权证的登记信息不一致,甚至出现楼号、房号错误的情况,导致买卖双方无法办理相关过户手续,同时也给违约方可乘之机,中介公司应当对此承担相应责任。关于我们
应当认真核查双方交易信息有中介注册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搜集证据到法院起诉进行维权。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
贷款买卖二手房的银行流程。在交易过程中,先签订买卖合同并评估买方还贷能力,随后选择转按揭方式并申请贷款。审核通过后办理还贷手续,注销抵押登记并完成过户手续。担保公司或中介机构代为领取房产证,并在完成抵押登记后交给买方。整个流程确保交易的安全合法,提高
房屋中介的法律责任范围,包括提供与订立合同有关的真实情况的责任、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时的赔偿责任,以及未完成全部委托事项时不得要求全额中介费的内容。中介公司需向委托人披露房屋权属、抵押等关键信息,并承担因未核实信息导致的损失赔偿责任。中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