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
负责人:朱*华,行长。
委托代理人:陈*庆、王*云,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职员。
被告:**江省哈尔滨市富利达公共设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钧,总经理。
案情介绍
原告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以下简称**支行)因与被告**江省哈尔滨市富利达公共设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向我行借款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以其对**达地下商贸城享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作为借款抵押担保。借款期满后,虽经我行多次催收,被告至今仍欠本金及部分利息未还。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被告如不能偿还,应当按照约定将**达地下商贸城的管理权、出租权转给我行行使,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未作答辩。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达公司为装修**达地下商贸城,与原告**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支行分别借给**达公司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人民币借款以月利率10.98‰计息,美元借款为年利率7.2%计息。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达公司以其对**达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支行于签约当日分三次向**达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贷款。这笔借款到期后,**支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862.60元和美元11243.84元。至1997年9月20日,**达公司欠**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利息人民币1726128.3元、美元146860.28元。**支行因此提起诉讼。
另查明:座落于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西北部的**达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在修建过程中,被告**达公司的前身**滨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于1993年下达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达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达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审判结果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支行与被告**达公司签订的两分借款合同,符合《借款合同条例》的规定,合法有效。**达公司未偿还到期借款,是违约行为,依照《借款合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应当承担偿还借款及利息的责任。
借款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借款金额、用途、期限、提款和还款的时间与方式、利率和计息方式、担保事项以及借款人的承诺等内容。双方需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借款的合法合规使用,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抵押合同的形式与内容。抵押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但书面形式并非抵押合同的成立要件,仅具有证据效力。抵押合同的内容包括被担保主债权的种类与数额、债务人履行期限等要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相关事项,以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确。
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抵押合同作为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其效力受主合同限制。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一般无效,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可能保持有效性。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搬楼层不退抵押金的合法性问题及农村宅基地的抵押贷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