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
负责人:朱*华,行长。
委托代理人:陈*庆、王*云,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职员。
被告:**江省哈尔滨市富利达公共设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钧,总经理。
案情介绍
原告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支行(以下简称**支行)因与被告**江省哈尔滨市富利达公共设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向我行借款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以其对**达地下商贸城享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作为借款抵押担保。借款期满后,虽经我行多次催收,被告至今仍欠本金及部分利息未还。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被告如不能偿还,应当按照约定将**达地下商贸城的管理权、出租权转给我行行使,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未作答辩。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达公司为装修**达地下商贸城,与原告**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支行分别借给**达公司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人民币借款以月利率10.98‰计息,美元借款为年利率7.2%计息。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达公司以其对**达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支行于签约当日分三次向**达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贷款。这笔借款到期后,**支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862.60元和美元11243.84元。至1997年9月20日,**达公司欠**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利息人民币1726128.3元、美元146860.28元。**支行因此提起诉讼。
另查明:座落于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西北部的**达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在修建过程中,被告**达公司的前身**滨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于1993年下达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达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达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审判结果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支行与被告**达公司签订的两分借款合同,符合《借款合同条例》的规定,合法有效。**达公司未偿还到期借款,是违约行为,依照《借款合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应当承担偿还借款及利息的责任。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门面房的租赁协议,包括租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房屋的用途及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情形等内容。甲方将其门面房出租给乙方用于经营,并规定了租赁期限、租金、用途等细节。双方在租赁期内需遵守合同约定,若违反约定,则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抵押担保债权的范围及其构成要素,包括延迟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主债权、利息以及实现抵押权的费用等。这些要素根据具体合同约定,可能还包括其他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