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认定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 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时间:2020-07-21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8897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报警,等待交警前来处理,保护现场,抢救可能遭受危险的人员和财务。那么,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侵权责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一)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

(1)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无过错或一般过错);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2、《侵权责任法》第14条规定,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二)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在雇员存在重大过失的情况下,雇员与雇主的责任及份额应如何区分?

在雇员重大过失致人损害情形下,雇员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如何确定雇主的追偿额度,应当审查雇主与雇员重大过失情形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性,如无关联性,雇员应当是最终责任的承担者;如有关联性,雇主、雇员应当按照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雇员的犯错,与雇主的选任、管理、监督不当存在关联性。同时雇主也是雇员从事雇佣活动的主要受益人,故应当根据雇员、雇主过错的大小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特殊情况下的责任划分和承担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或者有条件报案而不及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应当按下列规定承担事故责任:

1、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

2、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依法可以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外。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三、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例: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转让拼装的或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造成损害,转让人和受让人需承担连带责任。文章还提及了驾驶拼装车的处罚规定。据此,小李和王某应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和私家车出借后事故责任车主是否承担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标准,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等情形。然后重点阐述了在私家车出借后,车主的责任问题。在法律实践中,车主在出借车辆后通常应承担必要的注意义务。如果车主在出借机动车时存

  •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人的伤害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中次要责任人的伤害赔偿标准。赔偿责任首先由交强险承担,包括第三方损失的全额赔偿,之后不足部分由各方按责任划分赔偿。伤害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用。赔偿标准根据实际费用考虑合理性而定

  •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

    甲方与乙方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事件。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医疗费的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明细,总计金额按责任划分后支付。在协商过程中,乙方有过激行为造成甲方损失,应予抵扣。

  • 交通事故不起诉是否需要进行伤残评定
  •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的报废规定
  • 交通事故中的死亡赔偿-法律专家为您解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