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才是合法的。
车辆挂靠,为了交通营运过程中的方便,将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运营,并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
1、挂靠车辆是指为了交通营运的特殊需要,将购买的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运营,并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
2、挂靠车辆,主要是以挂靠协议的形式来明确挂靠人和被挂靠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依照合同法规定来处理挂靠协议出现纠纷之后的法律运用。
3、挂靠车辆存在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的问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伤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挂靠人与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合同法》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机动车被挂靠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机动车被挂靠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理由有:
(一)、关于被挂靠人责任类型的四种观点中,直接责任说(也称为表见代理说)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果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与乘客签订运输合同,对于因该合同的违约责任,自应由被挂靠人承担。而机动车致人损害属侵权行为,不存在代理的问题,无法适用表见代理。
另外,由于机动车主要掌控权及运营收入大部分归属于挂靠人,被挂靠人对机动车虽然有一定支配权但很有限,对机动车的运行利益也只限于其所收取的管理费。因此将挂靠人排除为赔偿责任主体是明显不合理的。
(二)、对于垫付责任说,其缺陷在于既突破了法律规定,也不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所谓垫付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致人损害无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由与侵权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依法承担先行代为支付赔偿金的民事法律责任。垫付责任类似于一般保证责任,即只有债权人对债务人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偿还的。才产生像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样由垫付人负垫付责任的结果。
垫付责任适用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以侵权行为人无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条件,
二是垫付责任作为一种特别法定责任,除非有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此种责任的场合,否则不产生垫付责任的问题。由于挂靠人的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一概确定由被挂靠人承担垫付责任可能与当事人的经济状况不符,某些情况下反而不利于对受害人的及时保护。
(三)、从担保责任的理论角度分析,正是由于被挂靠人非法出借运输经营资格的行为,才使得挂靠人能够披着合法外衣从事非法的挂靠经营活动,故被挂靠人允许挂靠人挂靠经营的行为,可以理解为被挂靠人对外担保挂靠人具有运输经营的资格;
因而,被挂靠人对外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可理解为被挂靠人就挂靠人的挂靠经营行为向第三人承担的担保责任,而之所以将该责任定位为连带责任,则是为了保证第三人的权利得到更为妥善的救济。在我国保险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连带责任所具有的担保价值,有利于充分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而有限连带责任的观点虽表面上遵循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但却在实质上违反了公平原则。
因为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如果被挂靠人只是在所收挂靠费(亦称管理费)金额内承担责任,那么对被挂靠人来说,其根本没有任何商业风险,不符合商事活动的特征。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交通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定了转籍车辆的养路费缴纳和登记流程,省际间转籍车辆的养路费处理方式,逃缴养路费的处理以及重复缴纳养路费的处理等内容。要求转籍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路费相关手续,并强调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不能超车的情况。驾驶者不得在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或超车时超车;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不得超车;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时不得超车;行经特定路段如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等没有超车条件的地方不得超车。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