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也不得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这一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退还劳动者的证件,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如果用人单位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退还劳动者,并处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劳动者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扣押了劳动者的档案或其他物品,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劳动者主动辞职且没有其他经济补偿,那么通常不会获得离职补偿。但是,在公司没有缴纳社保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必须安排劳动者休假。如果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那么必须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换句话说,在法定节假日,要么安排劳动者休假,要么安排劳动者加班并支付3倍的工资报酬,而没有第三种选择,也就是没有补休的说法。因此,用补休来取代支付300%加班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行为。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概念和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的考察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得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试用期
员工因降职离职后的补偿问题,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工作年限要求支付补偿金,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劳动部门申请。同时,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款、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因素。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
新劳动法下辞退员工的补偿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如违法解除合同,则需支付更高的赔偿金。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协商一致、因病、能力不足、客观情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