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一)款规定,员工请长期病假后,根据工作年限享受一定期限的医疗期。如果医疗期结束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的长度根据员工的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范围为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还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用人单位每满一年需支付一个月的本人工资经济补偿金。如果工作年限不满一年但满六个月,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医疗期的长度根据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具体规定如下:
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如果员工在医疗期满后能够从事原工作,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劳动鉴定委员会将员工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并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如果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如果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需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于患重病和绝症的劳动者,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如何递交辞职报告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选择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辞职报告。书面报告可以交给人事部门或通过快递邮寄给负责人或人事部门,而口头或信息方式需确保对方能够收到。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试用期内口头解雇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并需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口头解雇若无相关证明则无效。同时列举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用人单位可根据这些情况解雇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