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程序 > 九级残疾能赔多少

九级残疾能赔多少

时间:2024-03-1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3036
我们国家是实行一系列的福利以及赔偿项目,以及对于员工的权益也是进行保护的,那么对于员工伤残也是需要进行赔偿的,对于赔偿又有什么样的知识,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九级伤残赔偿金额计算方法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本人工资。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因此,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本人工资。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九级伤残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参照各省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具体规定。

医疗费用

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制度,包括住院期间、康复训练期间、工伤复发期间的医疗费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地方规定标准(元)乘以住院天数来计算。

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工伤职工可以要求支付交通费和食宿费。交通费根据地方标准规定,食宿费根据地方规定标准(元)乘以人数乘以天数来计算。

以上费用的支付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

辅助器具费用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辅助器具费用参照地方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及费用限额标准。

停工留薪期工资和护理费

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为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

停工留薪期的时间长短的确定参考地方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或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其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据地方规定。一般情况下,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需要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护理费标准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或各省、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总结

根据九级伤残的赔偿规定,工伤职工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和护理费。

以上赔偿金额和费用的计算和支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各省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具体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伤残赔偿金计算方法

    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来计算,每个等级对应的赔偿比例不同。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多个方面,具体计算标准根据当地相关法规确定。赔偿义务人应对这些项目进行赔偿。

  •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法院面临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三种方式。然而,每种方式都有其问题和弊端。直接驳回起诉可能导致工伤职工的权益受损,直接认定工伤缺乏法律依据,并可能导致法院与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冲

  • 煤矿工伤轻微骨折赔偿标准及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

    煤矿工伤轻微骨折的赔偿标准与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赔偿标准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工伤认定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的定义及范围,包括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 肇事者撞人后是否需要去医院陪护?

    肇事者撞人后是否需要去医院照顾的问题。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以及具体伤情,肇事者不一定需要前往医院照顾伤者。此外,肇事者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而护理费的计算方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 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责任
  • 司法伤残鉴定费用及相关赔偿
  • 纠纷导致鼻骨骨折能定残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