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一旦工伤认定完成后,如果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就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可以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工伤鉴定的具体程序由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无论申请主体是谁,所需提交的材料都没有区别。需要提供的主要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工伤诊断证明以及医院记录的负伤职工的病情、病历和治疗情况等资料,其中还包括相关的放射材料。
具体的工伤鉴定程序如下:
第一步: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发放《工伤认定申请表》。
第二步:申请人填写完表格后交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同时提交以下材料:1.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实际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2. 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三步: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将书面通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四步: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在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形成决定书。
第五步:将工伤认定决定书送达给申请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