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式审查诉讼管辖是否准确。
2. 查明当事人主体资格是否适格,是否需要追加当事人,未参加诉讼的继承人是否已表明对继承的态度。
3. 初步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
1. 核对当事人身份。
2. 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
3. 调查案件事实,包括查明被继承人死亡时间、继承人情况、被继承人遗产范围、被继承人对外债务及是否有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
4. 组织举证、质证,固定当事人的诉辩合意和诉辩焦点。
继承纠纷案件的诉讼技巧
在打官司之前,必须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要打官司,通过打官司解决什么问题,打官司的意义有多大。切忌冲动行事,盲目打官司,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 证明当事人是合法继承人的,应提交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或公安机关等出具的证明。
2. 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还应提交监护人的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
二、证明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1. 证明法定继承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1) 被继承人死亡证明书。
(2) 证明是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应提交收养关系的证明书。
(3) 证明是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的,或证明是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的,应提交居委会、村委会或被继承人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
(4) 被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也应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其他法定继承人已死亡或放弃继承权利的,应提交相应的证明。
2. 遗嘱继承的,除应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书外,应提供如下证据:
(1) 公证遗嘱的,应提交公证机关的公证书。
(2) 代书遗嘱的,应提交代书遗嘱书并提交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在场见证人的证明。
(3) 自书遗嘱的,应提交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名年月日的自书遗嘱书。
(4)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的,除应提交有关录音带外,应提供两人以上无利害关系在场证人的证明。
(5) 口头遗嘱的,应提交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在场见证人的证明。
三、证明被继承人财产范围的证据:
1. 证明有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发票或出资证明。
2. 证明有银行存款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银行账号;证明有股票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供股东代码、资金账号;证明有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3. 证明被继承人在公司拥有股权的,应提交该公司的工商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4. 证明被继承人有债权债务的,应提交证明债权债务存在的相关证明。
四、有具体的诉讼请求金额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由于继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一般情况下谁主张谁举证,即由原告一方承担最初的举证责任。如果提出的继承纠纷案件证据不充分,可能会导致不利的判决。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