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终审错了怎么办
时间:2024-01-2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审终审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诉讼制度,一审终审的一审判决结果是最终的判决结果,一审终审适用的案件有小额诉讼、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等,那么一审终审错了有什么救济途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审终审判决错误的应对措施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终审案件是不能提出上诉的,如果判决结果有错误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人民法院或者检察机关可以提出抗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9条,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认为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在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中,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申请再审并不会停止判决或裁定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8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如果发现符合本法第200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如果发现符合本法第200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同时,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民事诉讼的起诉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的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起诉应当通过递交起诉状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状的副本数量应根据被告人数而定。只有在确实存在书写起诉状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口头起诉。此时,人民法院会将原告的口头陈述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1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当事人的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等。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还应包括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通过这部分内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情况得以具体化。2. 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这部分内容是起诉状的核心。原告应在起诉状中明确陈述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供支持该请求的事实和理由,包括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纠纷事实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理由等。3. 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所。案件事实的存在需要通过证据加以证明。民事诉讼法对原告的举证责任作出了规定。因此,原告在起诉状中对诉讼请求和理由应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提供书证或物证,应在递交起诉状时一并提交给人民法院。如果提供证人证言,应明确证人的住址,以便人民法院进行调查核对。人民法院会逐一询问原告口述的内容,并将其记录在笔录中。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行政许可的分类
行政许可的分类以及相关的行政诉讼程序内容。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将行政许可分为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和登记五大类。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行政诉讼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审理和判决等方面的内容。
-
当事人在交通事故诉讼期间死亡的处理方式
一起交通事故引发诉讼期间当事人死亡的处理方式。当事人章某因交通事故导致脑损伤并引发赔偿诉讼,一审期间在家中去世。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经过重新审理,法院认定章某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判决保险公司和王某向章某家属支付相应赔偿款。
-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吴某因胎儿状况异常要求剖宫产,但医院延误手术导致新生儿死亡。法院认定医院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并判决赔偿原告合计106892.88元。
-
案例经过
一起关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赔偿案例。小刘因从事石料公司风钻工作,被诊断出疑似尘肺病并被列为职业病观察对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医疗费用和工资,并且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通过法院一审判决,证实了即使只是疑似职业病患者也能获得相应赔偿,相关
-
上诉人信息
-
合作开发合同纠纷刑事上诉状解释怎么
-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