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必须经过法院的确认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如果未经法院确定,私下达成的执行和解是无效的。这样做无法避免后续因无法律效益而产生的问题纠纷。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已经不完全是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具体如何履行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就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来说,它涉及既判力问题,和解协议不具备法律文书的“名义”和具备可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的特质,即国家强制力。因此,执行和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的依据。
只有当事人已经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的全部内容,法院才能认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消灭,从而终结案件的执行。如果一方当事人反悔,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那么该协议就失去了约束力。对方当事人只能在合理的期限内向法院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而不能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强制执行。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书,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申请强制执行有时效限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人不执行协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时效为两年。申请执行的条件包括:法律文书已生效、申请人是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申请在法定期限
民事裁决对征信有影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库。但如果被执行人全部履行义务、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或法院终结执行,相关信息将被删除。民事裁决有先行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