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一方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协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期间适用于申请执行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申请恢复执行期间从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一种特殊主体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四、五条的规定,该罪有以下三种主体构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人民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所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强制力,负有履行义务和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直接损害人民法院裁判和执行的严肃性,严重影响了法院裁判权威和执行权威,在破坏了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同时;间接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在主观方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已经生效,必须执行,在有能力执行的情况而故意拒不执行,希望通过拒不执行的犯罪行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以满足自己或单位的非法利益。
在客观方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并且其情节严重。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实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实施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庭前调解的效力和执行问题。庭前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和解后需记录在笔录中并签名盖章。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另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原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时效计算可适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的相关内容。企业申请破产后,可进行破产整顿以改善经营管理并恢复偿债能力,根据和解协议制定整顿计划和方案。和解制度旨在避免破产发生,给债务人重整事业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整顿的程序、期限、和解协议的提出和法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