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
2.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并得到其他当事人的认可;
3. 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和解协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和解协议达成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
1. 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
2.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并得到其他当事人的认可;
3. 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根据以下步骤,可以对执行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进行操作:
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申请,并提供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证据材料或有关线索。人民法院需要审查提供的材料或线索,如果明显不符合执行条件,将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即可以向有关第三人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通知该第三人协助将被执行人对该第三人的到期债权根据人民法院指定的数额转移给申请执行人。
如果第三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根据人民法院指定的数额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完毕,则人民法院应及时向被执行人发出通知,告知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的全部或一部已由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完毕,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人所欠相应数额债务不须再加以履行,并不可再对第三人主张该部分债权。
如果第三人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之后,提出违约责任等异议,则人民法院不予审查,即应裁定中止对该项债权的执行。
如果该第三人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未提出书面异议,又未按人民法院的通知协助执行,人民法院则应当制作民事裁定书,对该项债权予以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完毕后,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被执行人,并通知被执行人不必再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已强制执行数额的债务,并不应对第三人就该项被强制执行的债权再主张权利。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执行董事可以是公司的股东或员工等,其资格需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的产生方式、职权及作用不同。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没有设立董事会,可以设立一名执行董事代替。执行董事主要负责企业战略发展,而总经理则
诉讼保全的方式及申请程序。当事人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申请诉讼保全,并需明确选择财产保全措施。执行前保全指在法律文书生效和执行前采取的保全措施,债权人需及时申请。对到期债权的执行程序有明确规定,包括异议期和异议处理。法院在保全措施中需防范被执行人与第三
我国执行庭案件审批的时限。根据法律规定,执行案件的时限为六个月,但实际操作中只要对方具备履行能力和可执行财产,执行庭通常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执行。如果六个月内未能执行到位,申请人有权向上级法院提出执行申请,上级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