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的情形包括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经查证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等。
《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
根据该意见第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
当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以用于执行时,如果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如果因为被执行人没有财产而中止执行已经满两年,并且经过查证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如果申请执行人明确表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在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对人民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表示认可,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如果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通过拍卖变卖,或者动产经过两次拍卖、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经过三次拍卖仍然流拍,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并且经过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如果经过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虽有财产但不宜强制执行,并且当事人达成了分期履行和解协议,但尚未完全履行,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申请执行人属于特困群体,并且执行法院已经给予了适当救助,可以以此方式结案。
人民法院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是否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进行合议。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时,应当制作裁定书,并将其送达给申请执行人。裁定书应当详细说明案件的执行情况、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已受偿和未受偿情况、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理由,以及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以申请恢复执行等内容。
在依据本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规定的情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前,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在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如果申请执行人提出异议,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组织当事人就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进行听证。如果申请执行人提供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人民法院应当重新调查核实这些线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有财产可供执行,应当继续执行。如果经听证后确认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证据,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在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依据职权恢复执行。如果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限制。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
根据我国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恢复执行案件的范围包括三种:一是和解案件。《民诉法》第234条第2款规定,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三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在该阻却事由消失后,执行程序仍须继续进行,故也存在恢复执行问题。一般而言,凡是属于恢复执
为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七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提出执行异议。第八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