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一般不能调解,因为公诉人是原告,法院不能调解公诉人与被告人之间的争议。
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被害人是原告,法院可以就民事争议部分进行调解。如果被害人得到满意的赔偿并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检察院仍然可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但不能因为被害人的要求而判被告人无罪。
另外,少数刑事案件是可以自诉的,自诉案件的原告是自诉人,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27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当制作刑事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法院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对于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如果认为需要逮捕,应当在十四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于不需要逮捕的情况,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情况,依法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刑事附带民事审判程序的流程。包括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赔偿要求的提出和记录、立案审查、送达和答辩、传票和出庭、举证责任、调解和调解书、开庭审理、判决书以及诉讼费用等方面。整个审判程序旨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并参照民事审判程序进行。
民事调解书的申诉期限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调解书,当事人可不受时间限制地申请再审。此外,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裁定不服的,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调解书在当事人同意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鉴定与和解的关系。在民事案件中,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以进行调解处理。刑事案件的和解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案件和过失犯罪案件。司法鉴定是服务于司法诉讼活动的技术性活动,对于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司法公正有重要作用。
轻伤刑事案件在公安机关调解后的赔偿金额解决方式。双方需协商解决赔偿金额,如协商不成,公安机关会进行调解。公安机关等机关在当事人和解时会审查自愿性和合法性,并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等可向司法机关提出从宽处理和从宽处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