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的保全程序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申请,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包括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押、冻结、划拨、变价,但必须确保这些措施不超出被执行人应履行的义务范围。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股权保全的操作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根据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如果登记事项发生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股东或股权变更将无法对抗第三人。因此,在进行股权保全时,除了向股权所在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外,还应向工商局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以避免保全或执行措施上的疏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然而,实际中,法院对此事项可能未予重视,导致冻结股权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提醒保全法院或执行法院注意这一点。
股权保全及执行相关的法律依据包括: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9月7日公布并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以其全部资产作股本与外方成立合资企业的应当如何执行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1条至第56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9月3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第73条、74条的规定。
我国关于财产保全费用的法律依据,包括申请费用和担保费用的规定。申请费用视保全财产数额而定,担保数额不得超过请求保全数额的百分之三十或争议标的价值的百分之三十。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保全需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进行酌情处理。若担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的相关规定。利害关系人因紧急情况可在诉前申请保全措施,法院需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执行。若当事人对保全裁定不服,可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请复议,法院将在十日内审查并处理。若裁定正确则驳回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相关手续和要点。被保全人在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前需提供担保,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恢复对财产的自由使用和处置权。若申请解除保全程序存在错误,申请人需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保全措施的效力
如何查询财产被保全的情况,内容包括了解财产种类、财产保全的种类以及执行财产保全的方式等。通过查询动产、不动产和银行存款等财产种类以及了解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财产权益。同时,介绍了利用已知债务人账号信息、向法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