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解、和解与仲裁
时间:2024-10-19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调解、和解与仲裁的定义和特征
一、调解
调解是指在有关组织、机关、机构、个人或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调解一般适用于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并分为诉讼外调解和法院调解。
诉讼外调解特征:
- 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 主持者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双方当事人所信赖的个人。
- 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调节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为约束力。当事人反悔,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调解的特征:
- 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 在法院主持下进行。
- 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
- 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二、和解
和解一般发生在民事诉讼中,其特征有:
- 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
- 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 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
- 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
三、仲裁
-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仲裁委员会)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
- 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利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 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不能按仲裁法的规定进行仲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
第一章 总则
苏州仲裁委员会为了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争议修订的新规则,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定了仲裁目的、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形式和效力等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需符合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
-
第一章:北京仲裁委员会
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基本结构、职能以及仲裁协议的详细规则。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机构,负责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其形式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其他书面协议。仲裁协议独立存在,不受合同变更、解除等影响的效力。
-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
国内法院的执行程序
-
第一章 总则
-
格式仲裁裁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