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解、和解与仲裁
时间:2024-10-19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调解、和解与仲裁的定义和特征
一、调解
调解是指在有关组织、机关、机构、个人或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调解一般适用于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并分为诉讼外调解和法院调解。
诉讼外调解特征:
- 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 主持者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双方当事人所信赖的个人。
- 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调节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为约束力。当事人反悔,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调解的特征:
- 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 在法院主持下进行。
- 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
- 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二、和解
和解一般发生在民事诉讼中,其特征有:
- 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
- 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 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
- 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
三、仲裁
-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仲裁委员会)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
- 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利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 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不能按仲裁法的规定进行仲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申请书
关于一个钢窗厂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按时向被申请人交付了钢窗,但对方违约拒不支付货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原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费。
-
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怎么办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
什么行为会中断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
商场购买玉石陷入欺诈情况的处理方式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玉石遭遇欺诈时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投诉时需注意索取凭证、了解法律法规和权利、避免逾期投诉以及合理提出投诉要求。
-
一、工伤事故报告程序
-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
被别人破坏土地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