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其中包括:
(1) 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
(2) 仲裁请求以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 证据和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2. 申诉人和被诉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
(1) 申诉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 被诉人法人注册登记资料原件(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
3.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建立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明;
4. 其他相关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和证据清单;
5. 如果需要委托代理人,应当同时提交一份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包括受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如果委托权限包括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等内容,委托人必须逐项列明。
对于省、市属用人单位与非本市户口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申请人应向所在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于用人单位注册地址在本市属区内的劳动争议,申请人应向所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