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于2015年7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参加间谍组织是指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加入的行为。行为人的故意在于成为间谍组织的一员。由于有这样的期待,不存在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是指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而予以接受的行为。行为人的故意在于接受任务,不要求行为人在实际上执行具体任务。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是不同的,接受任务是直接结果,而执行任务是接受任务后的间接结果。接受任务并不排除被动接受的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是指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只要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即构成故意。这种故意的结果是目标被敌人发现,而不是目标被敌人炸中。这种故意的内容包括希望目标被敌人发现和对目标被敌人发现这一结果的漠不关心,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及其相关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特征。这些犯罪分子实施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等行为,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此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也可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适用于危害严重的故意犯罪。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则是罪行相对较轻的一般参加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等特定活动,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公众服务的职业和行业的市场准入,重要设备和设施的产品等需要审批的事项,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同时,也阐述了不适用于行政许可的范围,包括公民
无期徒刑对于犯罪分子政治权利的剥夺问题。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将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严厉刑罚,剥夺终身自由。对于某些犯罪分子,剥夺政治权利是为了防止他人代其行使权利、危害国家安全或破坏社会秩序。即
刑法中的背叛国家罪。该罪指勾结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背叛国家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最严重的犯罪行为,直接威胁国家核心利益,法定刑严厉。根据《刑法》第102条,犯此罪者将受到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