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护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主要包括: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由于文物较为稀有且年代久远,有的本身又很脆弱,容易被毁损,所以应当更加珍惜和爱护。名胜古迹,是指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的著名的风景区以及虽然没有被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雕刻、石刻等历史陈迹。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刻划,就是在文物、名胜古迹上面用各种硬物(包括笔、尖石块、各种金属等)刻写、凿划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游览观光文物遗址或者名胜古迹时,常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或者刻画,使本来庄严古朴的文物或者古建筑被刻划得伤痕累累。二是涂污,就是在文物、名作古迹上进行涂抹的行为。如在古建筑上张贴广告、宣传品或者往古建筑上泼洒污物、乱涂乱画等行为。三是以其他方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如在古建筑上钉钉子用以悬挂物品、未经许可私自拓印古迹碑文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是故意,而是出于过失,如不小心将污物、油漆等溅洒到文物或者古建筑上的,不属于故意损坏行为,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这一规定予以处罚。 对于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两档处罚。其中“情节较重的”,是指刻划、涂污等行为,给文物、名胜古迹造成较严重的损害的,或者屡次进行刻划、涂污,经教育拒不改正的。如果故意针对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进行刻划、涂污等行为,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的,或者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车物损坏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多种费用,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车物损坏赔偿涉及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等。医疗费的计算包括挂号费、治疗费等,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计算。误工费的计算则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的材料及相关法律问题。未成年人需提供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原件、监护人的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及现金。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扣押他人身份证是违法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房屋转租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转租房屋的情况、租赁用途、转租期限及交付日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合同需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转租房需获得房屋出租人的书面同意。受转租方应合理使用并爱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若因不当使用导致损坏,应负责修复。
城市建设配套费的申请程序。申请人需前往物价局提交材料并经过实地调查、成本监审、初审、审核、价审委会审等步骤。经办人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并提交相关文件给县政府和财政局。逾期未改正或补正则视为未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