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保障 > 实时政策 >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有哪些,如何如何处罚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有哪些,如何如何处罚

时间:2024-11-30 浏览:6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823
对于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有哪些,如何如何处罚,相信有很多人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及处罚

国家保护的文物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保护的文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由于文物的稀有性和古老性,以及其脆弱性,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是指那些著名的风景区以及虽然没有被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雕刻、石刻等历史遗迹。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

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刻划,即在文物、名胜古迹上使用各种硬物(包括笔、尖石块、各种金属等)进行刻写、凿划的行为。一些人在游览观光文物遗址或名胜古迹时,常常在上面留下涂鸦或刻画,导致本来庄严古朴的文物或古建筑被刻划得伤痕累累。

二是涂污,即在文物、名胜古迹上进行涂抹的行为。例如,在古建筑上张贴广告、宣传品,或者往古建筑上泼洒污物、乱涂乱画等。

三是以其他方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例如,在古建筑上钉钉子用以悬挂物品,未经许可私自拓印古迹碑文等。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损坏行为并非故意,而是出于过失,例如不小心将污物、油漆等溅洒到文物或古建筑上,不属于故意损坏行为,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处罚

对于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有以下两种处罚档次:

1. 情节较轻的:指刻划、涂污等行为给文物、名胜古迹造成较轻微的损害,或者仅进行一次刻划、涂污,经教育能够改正的。

2. 情节较重的:指刻划、涂污等行为给文物、名胜古迹造成较严重的损害,或者屡次进行刻划、涂污,经教育拒不改正的。如果故意针对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进行刻划、涂污等行为,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名的保护及姓名权的相关权利

    网名保护及姓名权的相关权利。知名网名受法律保护,涉及姓名权和名誉权等方面的保护。姓名权包括姓名决定权、使用权、变更权和维护权。最新资讯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网名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规定。

  • 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的确定

    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的确定和相关法律的颁布情况。国家设立了不同的勋章和荣誉称号,以表彰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同时,文章还讨论了侮辱国旗、国徽罪的认定,包括行为人的故意性、行为危害程度以及与其他犯罪行为的界限等方面。

  •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等罪名,以及过失损坏、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和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等相关法律条文。文章详细阐述了各个罪名的定义、刑罚及处罚措施,强调了战时犯罪从重处罚

  • 过失损坏通信光缆的法律处罚

    过失损坏通信光缆的法律处罚。对于未构成犯罪的过失破坏行为,将进行行政处罚,如拘留。构成犯罪的,将进行刑事处罚。同时,文章还解释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以及过失犯罪的认定原则,包括合理信赖原则、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和监督过失。

  • 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 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
  • 赤膊光膀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社会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