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期限变更要求基于一切客观事实,这些客观事实是法律行为成立基础或环境的一部分。变更指的是情事在客观上发生了异常变动。合同履行变更不仅包括交易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还包括非经济事实的变化。
合同履行变更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生效后,但履行终止之前。如果合同履行变更发生在合同订立时,即当事人已经意识到发生的事实,但仍以对自己不利的已变更情事作为合同内容,表明当事人自愿承担风险,因此后续保护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发生合同履行变更,由于合同关系已经消失,因此不适用合同履行变更原则。
当事人在订约时若能够预见合同履行变更,表明其已承担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不适用合同履行变更原则。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变更事实上没有预见,但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可以预见,仍然不能主张合同履行变更。
合同履行变更要求双方当事人对其没有过错。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可分为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和其他事件三种。
合同履行变更通常导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对当事人造成明显的不公平,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在这里,需要把握好“度”,即合同履行变更必须导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极不均衡,若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影响轻微,不能适用该原则。
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卖方代签的法律效力及相关的合同条款。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的详细规定、标的物合同中产权归属的明确、价款及付款方式的约定、履行期限和方式的明确、违约责任的具体化、解决争议的方式、合同生效条款、合同中止、终止或解除条款,以及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包括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分期履行、保证债务、合同无效和合同解除等不同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起算,以及起诉、撤诉、公告催债等方式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在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时,债权人在首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时诉讼时效起算。对于不同的合同情况,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决定权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提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可提出相关议案。关于革命烈士的认定和批准程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因战牺牲和其他特殊情况的认定标准。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的区别。拒绝履行指债务人明知有能力却不履行债务,表现为明确表示或通过行为表达不履行意图。构成拒绝履行需满足合法有效的债务关系、明确的拒绝意图、主观故意和无正当理由等条件。而迟延履行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已过时未履行,但需排除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