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审理票据纠纷案件时,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不属同一法律关系的票据欺诈犯罪嫌疑线索的,应当及时将犯罪嫌疑线索提供给有关公安机关,但票据纠纷案件不应因此而中止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票据纠纷案件时,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不属同一法律关系的票据欺诈犯罪嫌疑线索的,应当及时将犯罪嫌疑线索提供给有关公安机关,但票据纠纷案件不应因此而中止审理。
第七十五条 依照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贴现或者保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与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丧失补救方法则既包括普通诉讼程序,也包括公示催告制度。所谓普通诉讼程序,即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般民事诉讼所适用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所谓公示催告制度是丧失票据的人申请法院宣告票据无效从而使票据权利与票据相分离的制度。
1、挂失止付
是指失票人将票据丧失的事实通知票据的付款人,要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款项的补救办法。见《支付结算办法》第49条。
2、公示催告
是指法院根据失票人的申请,以公告的方式,告之并催促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限内向法院申报权利,如不申报权利,法院即依法作出宣告票据无效的判决的补救办法。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3、提起诉讼
失票人以付款人为被告,起诉。这是对公示催告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有时,企业和银行,很难注意到自己的票据是否被公示催告,从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票据补充事项超出授权范围的责任承担问题,规定出票人需要对超出授权范围的补充事项承担票据责任和民事责任。同时,也阐述了票据被宣告无效后持票人的追索权问题,持票人失去票据权利后可通过其他法律途径寻求救济。持票人必须合法享有票据权利才能行使追索权。
民事案件中发现刑事犯罪,而且该刑事犯罪事实会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应当中止审理,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刑事案件中由民事纠纷的,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审判之后对民事赔偿进行审理,也可以结束后另外提起民事诉讼。第
一般来说,刑事立案侦查不会中止民事执行,只有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与人民法院已受理或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民事案件系同一法律事实,人民法院同意撤销生效判决、裁定的,终止民事执行。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
保兑行议付对受益人不享有追索权,保兑行的议付具有终局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 人民法院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的,应当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