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抗辩是指基于票据本身存在的事由而发生的抗辩,适用于任何持票人。对物抗辩的主要情形包括:
1. 票据行为不成立而为的抗辩。例如,票据应记载的内容有缺陷,票据债务人无行为能力,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进行票据行为,票据上有禁止记载的事项(如付款附有条件,记载到期日不合法),背书不连续,持票人的票据权利有瑕疵(如因欺诈、偷盗、胁迫、恶意、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等。
2. 依票据记载不能提出请求而为的抗辩。例如,票据未到期,付款地不符等。
3. 票据载明的权利已消灭或已失效而为的抗辩。例如,票据债权因付款、抵销、提存、免除、除权判决、时效届满而消灭等。
4. 票据权利的保全手续欠缺而为的抗辩。例如,应作成拒绝证书而未作等。
5. 票据上有伪造、变造情形而为的抗辩。
对人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抗特定债权人的抗辩,与票据的基础关系有关。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然而,如果该票据已被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持票人转让给第三人,并且该第三人是善意的、已对价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则票据债务人不能对其进行抗辩。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借条的债务转移及其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债务转移需经过债权人同意,新债务人有权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且需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不包括原债务人个人专属的债务。确保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是债务转移合法有效的关键。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