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受害方有证据证明侵权行为造成有预期损失的,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预期的损失,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十九条 【侵害财产的财产损失计算方法】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第二十条 【侵害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失赔偿额的确定方法】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在预期利益赔偿中,不仅需要解决赔偿范围问题,而且还需要解决预期利益损失赔偿的数额确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确定预期利益损失的赔偿额一般可采用如下方式:
1、对比法。
也称比照法,是指人民法院采用类推或类比的方法,比照与受害人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同类单位在同期内所获得的收益,作为实际应当赔偿受害人的预期利益损失。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当确定参照对象,即比照对象。确定参照对象,应当注意与受害人之间的条件要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相同或相类似条件越多,对比也就越合理,准确程度也就越高,其次要确定比照对象在受害人受损害期间所取得的收益额。如果以受害人自身作为比照对象,则要以受害人在损失发生前较长时间内的平均收益(如利润率)为标准。
2、估算法。
也称估计赔偿法,是指人民法院在缺乏可比对象而难以准确确定受害人实际存在的预期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责令行为人支付一个大致相当的赔偿数额。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采用或不宜采用对比类推的预期利益损失的确定。比如对自然孳息损失,对消除潜在危害后果在将来需要增加的支出等预期利益损失的确定。
3、约定法。
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约定的或协商确定的损害赔偿范围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违约造成的预期利益损失赔偿,当事人约定或协商确定赔偿范围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在合同中事先订明,也可以在发生争议后协商确定。当事人有这种约定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其约定确定预期利益的损失赔偿额。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证明问题。被侵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与造成的人身损害存在关联性。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形式多样。最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关联性证明的举证责任,要求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情形才可免除责任
动物伤人索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动物主人应对其饲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况也存在。动物主人需遵守规定并采取安全措施,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动物伤人赔偿责任的认定需满足动物为饲养的、独立加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