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安置费是否有诉讼时效
时间:2023-11-08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况下征收集体土地的,要对被征收人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那么土地安置费是不是有诉讼时效限制?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土地安置费的诉讼时效问题
一、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土地征收安置补偿费产生纠纷的案件,申请复议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超过二十年的不动产案件以及超过五年的其他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二、征地补偿安置的工作程序
1. 在征地前,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应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内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植物将不予补偿。2. 建设用地管理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调查结果。3. 征地批准后,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征地批准事项,除特殊情况外,征地批准事项应网上公告。4. 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征收土地的批准文件,在征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公告。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提出申请听证,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组织听证。5.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土地管理部门或委托相关单位与被征地单位协商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对于单独选址项目和分批次项目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应根据市、县人民政府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支付。未按期全额支付的,将不得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也不得使用土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超过一年有效吗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补偿标准由市、县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包括土地被征用前平均年产值的确定以及补偿费不足时的增加。征地补偿具体细则包括征收不同地类的补偿标准。
-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问题。依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或违约状态结束后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
-
什么行为会中断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
-
荒山荒地的强制征收及维权
-
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