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安置费是否有诉讼时效
时间:2023-11-08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况下征收集体土地的,要对被征收人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那么土地安置费是不是有诉讼时效限制?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土地安置费的诉讼时效问题
一、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土地征收安置补偿费产生纠纷的案件,申请复议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超过二十年的不动产案件以及超过五年的其他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二、征地补偿安置的工作程序
1. 在征地前,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应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内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植物将不予补偿。2. 建设用地管理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调查结果。3. 征地批准后,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征地批准事项,除特殊情况外,征地批准事项应网上公告。4. 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征收土地的批准文件,在征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公告。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提出申请听证,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组织听证。5.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土地管理部门或委托相关单位与被征地单位协商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对于单独选址项目和分批次项目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应根据市、县人民政府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支付。未按期全额支付的,将不得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也不得使用土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
农村搬迁补偿标准及内容
农村搬迁补偿标准及其内容,包括宅基地补偿、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补偿以及土地管理法关于征用土地补偿的规定。补偿标准因地区而异,涉及货币补偿和置换补偿两种方式。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用土地时应按原用途给予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
-
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情形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的界定
-
股权确权诉讼时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