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因建设用地许可证引起的行政纠纷,如果已经进行了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的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则应在6个月内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的,以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1. 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
(1) 符合城市规划,符合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2) 取得规划选址和土地审查意见;
(3) 经计划部门批准立项;
(4)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部门的审查;
(5) 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民航、机场、林业等部门的,须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6) 铁路、交通、能源、水务、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建设项目,以及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以协议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
(1) 符合城市规划,符合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2) 已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3) 政府投资项目须经计划部门批准立项;
(4)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部门的审查;
(5) 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民航、机场、林业等部门的,须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6) 铁路、交通、能源、水务、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建设项目,以及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
(1) 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 符合城市规划;
2. 原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取得其他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3. 政府投资项目须经计划部门批准立项;
4.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部门的审查;
5. 原建设用地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 原建设工程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 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民航、机场、林业等部门的,须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8. 改建、扩建项目用地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的,应征得全体权利人同意。
1. 符合城市规划;
2.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的,应征得权利人同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三条;《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四十三条。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问题。依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或违约状态结束后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包括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分期履行、保证债务、合同无效和合同解除等不同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起算,以及起诉、撤诉、公告催债等方式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在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时,债权人在首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时诉讼时效起算。对于不同的合同情况,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