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当诉讼请求权利人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行使请求权利时,诉讼时效会中止。
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丧失代理权无法行使请求权利时,诉讼时效会中止。
当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利时,诉讼时效会中止。
当权利人因被义务人或其他人控制无法行使请求权利时,诉讼时效会中止。
当其他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利的障碍存在时,诉讼时效会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的具体规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
诉讼时效具有以下特征:
诉讼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是导致权利的消灭,属于法律事实。诉讼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因此诉讼时效属于事件。
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放弃,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属于法定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必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能产生效果,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就没有时效效果的存在。因此,时效法律效果的发生需要与一定事实状态并存,构成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不同类型的权利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设定了不同的法定期间,而适用于请求权的就是诉讼时效。请求权需要义务人给付才能实现,如果请求权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利,会导致法律关系不稳定,因此诉讼时效具有督促请求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功能。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彩礼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同时,根据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超过期限不申请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法院责令犯罪分子退赔的,如果犯罪分子不退赔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并处罚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