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的首要条件是存在犯罪事实,即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要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行为。只有犯罪行为才能进行立案。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就不能立案。当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定为犯罪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不应立案。立案作为追究犯罪的起点,这里所说的犯罪事实仅指发现了某种危害社会且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犯罪的整个过程、具体情节和犯罪人的身份等问题,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2. 需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实发生。这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或者是预备犯罪。
刑事立案还需要存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即根据法律规定,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存在犯罪事实并且依法需要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有必要且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
1. 虽然存在犯罪事实,但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
2.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3.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
4. 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亡;
5.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七年前案件是否可以翻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是否可翻案取决于是否超过追诉时效。若案件已立案或符合特定情形,则不受追诉时效限制。此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条件。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包括总则、涉案财物的定义、处理原则、查封、扣押、冻结、立案和移送以及退还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定的目的是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其立案材料来源多样。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立案难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行政处理与司法诉讼衔接不规范。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完善诉讼机制,法院应享有是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