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诉讼程序中,原告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即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拥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但不满18周岁的公民,如果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也被视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然而,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于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必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提起诉讼。
原告必须是与案件直接相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消费者提起的诉讼,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的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可以选择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作为被告。法律赋予了消费者选择起诉对象的权利,以便他们能够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被告。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必须具体提出经营者违约或侵权行为的事实,以及该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害。此外,还需要明确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民事诉讼中,原告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情况包括:
(1) 一般民事案件中,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应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几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辖区的法院提起诉讼。
(2) 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时,应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可以选择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
(3) 对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中发生的诉权,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可以选择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进行诉讼。
(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对于因不动产引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为权利人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两年内。此外,民法通则还规定了一年的诉讼时效期限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
原告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交副本。如果书写诉状存在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审终审判决的范围,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等。同时,也阐述了民事案件再审当事人的申请条件,如违反法定程序、新证据出现等情况下可提出再审申请。
民事案件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是否可以退还诉讼费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原告在宣判前可提出撤诉申请,如果申请被法院准许,可以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对于已按普通程序交纳的诉讼费,将退还一半;而简易程序则不再退还。
借款纠纷的起诉条件和相关民事诉讼程序。原告需具备借款协议等证明双方借贷关系的证据,同时满足起诉条件包括原告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起诉状应递交人民法院,如书写困难可口头起诉。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公开审理、开庭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