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也不得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同样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也不得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参与产品经营活动。
不同主体违反产品质量法将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以下是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方式:
(1) 销售者的先行负责及赔偿义务。
(2) 销售者的追偿权。
(1) 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2) 行政处罚的种类。违反产品质量法可处罚的种类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的幅度最高可达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的3倍。
(1) 已知或应知属于违反产品质量法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提供制假技术的,应没收其收入,并处罚款。
(2) 服务业经营者将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产品是禁止销售的产品的,依该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1)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包庇、放纵行为;
- 通风报信、帮助违法当事人逃避查处的行为;
- 阻挠、干预查处行为。
(2)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法律责任。
- 监督抽查中超量索取样品或者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的,由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向社会推荐产品或以某种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由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没收违法收入;情节严重的,对直接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此行为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可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没收违法收入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质量检验资格。
-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渎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与措施。该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烹调加工操作间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污染和变质。建立和实施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及分类。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评定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认证依据有所不同,如一般产品以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准为依据,名特优产品则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标准为依据。此外,加入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旨在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规定了政府领导和管理产品质量工作的职责,明确了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同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