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将被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如果邮政工作人员在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同时窃取财物,将被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3.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能会处以或者单处罚金。
4. 如果以窃取或者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上述信息,并且情节严重的,将被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 如果单位犯前两款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1. 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在网站上提交个人信息时需要谨慎。除了银行网站和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外,其他网站都不应该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比如,曾经在某个不良网站上输入过个人信息,可能会发现这些信息被复制到其他网站上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真实信息是不妥的。
2. 发布文章前要三思而后行。
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时,不要因为访问人数少而随意写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文章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文章可能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你不知道的网站上。搜索引擎能够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在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
3. 使用安全的密码。
如果必须在网络上保存个人信息(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一定要使用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安全的密码通常长度多于6位,包含字母和数字,不容易被猜到。
4. 保护个人电脑的安全。
个人使用的电脑应具备足够的安全设置,如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断开网线,并进行检测和修复。
原告因被告公司在其网站上刊登涉及个人隐私的文章而引发的侵权纠纷。原告提交证据并请求法院依法裁判,主张被告停止侵害名誉权、隐私权,删除侵权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害和承担诉讼费。本案涉及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相关法律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中国关于工资明细是否属于个人隐私的法律问题。根据相关法规,工资明细被视为个人隐私,但具体是否构成隐私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员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宪法和民法典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将受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