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1、明确罚金刑的额度。我国刑法分则对单位犯罪规定双罚制的条文大多没有规定具体的罚金数额,这固然有利于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其不利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造成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出现畸轻畸重,量刑失当,所以立法应充分考虑单位犯罪的各种复杂情况,尽可能采取区段罚金制方式,使自由刑和罚金刑形成合理的匹配,罚金额相对确定,有利于司法操作。
2、单位犯罪的累犯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构成累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l)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3)后罪的发生是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内。很显然,根据此条件,单位本身是不可构成累犯的,但在双罚制的情况下,单位自然人却可以构成累犯,这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减轻了单位自身的刑事责任,没有把自然人和单位放在同等的地位,形成对一个单位犯罪采用两个标准进行衡量,违背承担责任上的平等原则,因此,对单位自身也应有累犯的规定。
3、统一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单位犯罪在很多情况下属于贪利性犯罪,其目的是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或为维护本单位利益而实施。鉴于单位本身是无生命的存在,不能适用自由刑。对单位的罚金姑且不论,单就在双罚制下对自然人的处罚规定来看,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之处。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非法集资7000万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单位及直接负责人员处罚。非法集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案追诉涉及发行金额、投资者人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