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诈骗罪中,只有刑法第192条集资诈骗罪、第194条第1款票据诈骗罪、第2款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才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金融犯罪构成
(1)犯罪客体: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包括银行、货币、外汇、信贷、证券、票据、保险管理秩序等。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包括自然人、单位、“公众”等),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各种金融票证、有价证券、信用证、信用卡等)。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金融管理法规(客观特征),非法从事货币资金融通活动(表现形式),危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本身及其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或者同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是以金融犯罪特征与种类的确定性为前提。所谓金融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金融法规,以金融秩序为单一客体,触犯刑法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根据这一定义,金融秩序是金融犯罪的必要客体,对于犯罪客体为简单客体的金融犯罪来说,金融秩序是单一客体;对于客体为复杂客体的金融犯罪而言,金融秩序必须是其主要客体。这既是金融犯罪的共同特征、一般本质,也是金融犯罪据以分类的标准。有的学者认为,在金融领域中,有些犯罪对金融秩序的破坏,只是其次要特征,对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侵害才是其主要特征,如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等。这种观点等于承认以金融秩序为次要客体的犯罪也都是金融犯罪,其结果只能是把金融犯罪归结为“金融领域中的犯罪”或者“金融系统中的犯罪”。这也正是在前引金融犯罪的各种定义中,为什么同样是坚持“犯罪客体说”,而所囊括的金融犯罪的罪种范围却大相径庭的原因。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过失犯罪考公务员政审是否能通过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无法通过公务员政审。同时,存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不良行为、犯罪嫌疑未查清、境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亲属关系及有被判死刑或正在服刑的亲属关系等情况也会导致政审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