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累犯 > 一般累犯名词解释

一般累犯名词解释

时间:2024-03-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1401
【一般累犯名词解释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你知道一般累犯是什么意思吗?这是与特殊累犯相区分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构成要件,但却都属于累犯当中的一种情形。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累犯是不能缓刑和假释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一、一般累犯的法律定义

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的五年内再次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1. 累犯的犯罪人类型

根据《刑法》的规定,累犯是一种犯罪人类型,指的是在一定期间内再次犯罪的犯罪分子。目前,大多数人将累犯视为一类犯罪人。

2. 累犯的量刑情节

累犯是一种量刑情节,对于属于累犯的犯罪人,在量刑时应当考虑从重处罚。

3. 累犯的刑罚制度

累犯是一项刑罚制度,它是在刑罚量刑阶段,人民法院考虑对犯罪人适用的一项量刑制度。

4. 不包括过失犯罪

一般累犯的构成不包括过失犯罪,只限于故意犯罪。

二、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

1. 主观条件

构成一般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因为我国刑法以打击故意犯罪为主要任务,并通过累犯从重制度来遏制犯罪人再次犯罪。故意犯罪的实施者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而过失犯罪者的人身危险性很小甚至没有,因此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前后两罪只能限于故意犯罪。

2. 刑度条件

构成一般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必须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包括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缓的犯罪分子,因为他们最终可以通过减刑或假释而回归社会,有可能再次犯罪构成累犯。而“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是指根据后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他情况,实际上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不是说该罪的法定刑中包含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 前提条件

构成一般累犯的前提条件是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给予从重处罚,使其最终得到改造。只有经过刑罚的执行,才能判断犯罪人是否已经得到改造,是否还会实施犯罪。

4. 时间条件

构成一般累犯的时间条件是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假释期满之后的五年内。犯罪人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假释期满后的一定时期是其重新适应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其重新犯罪的危险期。刑法规定的前后两罪的时间间隔实际上就是这一过渡时期。只有在这一过渡时期之后,特殊预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适当延长这一过渡时期,可以更好地激励刚刚回归社会的犯罪人遵纪守法,重新做人。修订后的刑法将两罪的间隔时间修改为五年,正是体现了这一精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