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材料是司法警察根据犯罪分子的行为和提供的信息所形成的证据,用于证明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立功材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立功的主体是指所有被捕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犯罪类型、可能的刑罚、是否悔罪或自首等情节。这些都不影响立功的成立。
立功必须发生在犯罪分子被捕后,终审判决生效之前。犯罪分子被捕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调查、拘留、逮捕等过程中,从犯罪分子被公安机关第一次询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就应认为是“到案”。二是犯罪分子自动投案,自动投案的认定从自首制度开始。立功的开始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应以犯罪分子知道自己的罪行被司法机关通过法律程序确认之时为宜,因为只有此时犯罪分子才有立功赎罪的愿望。
行为要件指犯罪分子实施的立功行为。具体包括刑法第68条及司法解释规定的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行为。
确认要件指犯罪分子提供的他人犯罪事实、破案线索和其他犯罪分子的藏匿地点、活动规律等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司法机关根据这些信息查证了他人犯罪事实、侦破了其他案件、抓获了其他犯罪嫌疑人。如果犯罪分子提供的内容不真实或未能查证属实,则不能认定立功。此外,即使犯罪分子未能成功阻止他人犯罪或做出其他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行为,也不足以构成立功。
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才能认定为立功。
根据国家规定,人民警察在不同时间段加班应支付不同比例的加班费。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在晚上加班时,加班费为本人工资的150%。
在双休日加班时,加班费为本人工资的200%。
在国定假日加班时,加班费为本人工资的300%。
然而,加班费的发放额关键在于工资基数。
职工加班费的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协商确定,如果没有协商,企业应按照劳动者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企业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首先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的工资标准确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职工代表可与用人单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如果没有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日工资计算方法是将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0.92天。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的情况下,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因此,在双休日加班后,企业可以首先安排补休,如果无法安排补休,则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加班费。国庆节期间,只有10月1日、2日、3日是国定假日,其余4天是调换来的双休日。因此,在1~3日的加班属于国定节假日加班,应支付加班费(按300%计算)。其他4天的加班,企业可以决定是安排补休还是支付加班费。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关于立功认定的司法解释和立功条件的细节问题。通过解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立功认定条件和要求的《意见》,深入解释了立功的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以及立功情节的处理方式。同时,明确了立功认定的限制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不能被认定为立功的情况。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这种揭发必须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