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金是指销售方在合同未履行前,可以要求买方预先支付占总货款一定比例的现金,作为到期支付全部货款的保证。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在于,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主要用来惩罚违约行为,而预付款从一开始就属货款的一部分。根据约定,定金和预付款可以相互转化。此外,定金与违约金也有所区别。违约金属于损害赔偿性质,其数额由受损害当事人的损失情况决定,而定金是一种债权担保,一旦确定数额,非经双方协商一致不得改变。
保证是指销售方可以要求买方提供一个经济实力强大、遵循诚实信用的法人作为第三方来担保买方的付款。一旦买方不能按期付款时,由该担保方承担付款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保证方应是自愿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应与销售方签订书面保证合同,并明确保证的内容、方式,并由双方签字、盖章。2.保证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保证人所承担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代为履行”和“连带责任”的区别。代为履行指只有在原债务人确实无力履行债务和赔偿损失时,才可以向保证人要求履行债务和赔偿损失。连带责任是指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不论其是否具有履行能力,债权人都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代为履行或赔偿损失。3.在原债务变更或修改原债务合同时,必须事先征得保证人的同意,否则保证人不负责保证责任。4.合理选择保证人。应注意:不能由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或其他行政机关担当保证人,必须确保选定的担保人能够承担相应的付款责任,即需要对担保人进行资信调查。5.在签订保证合同时,以下内容不可缺少:被担保的债权种类、数额;保证的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保证的期限。
抵押是指买方或第三方提供一定数量的财产作为付款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扣拍卖或变卖,并优先受偿。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订立书面抵押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所担保的债权数额及范围、抵押物的名称、抵押物的占有归属和抵押日期。2.明确抵押物担保的范围,包括赔偿原债权、赔偿因债务不履行造成的损失和违约金,以及实现抵押权所需的费用(如公证费、诉讼费)。3.在抵押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或处置该抵押物。
质押是指卖方或第三方将财产移交给债权人,使后者享有债权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1.抵押时,债权人不占有抵押物,而质押则使债权人占有质押物。2.在抵押中,抵押人(债务人)收取抵押物产生的本息,而在质押中,债权人(质权人)收取出质财产的本息。3.在抵押中,债权人享有处分抵押财产的请求权,而在质押中,债权人可以独立决定质押财产的处置。4.在抵押中,债权人不承担对抵押财产履行保管义务,因为债权人不占有被抵押的财产,而在质押中,债权人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
留置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对占有的债务人财产进行留置,直到债务人所欠的债务全部还清后再返还给债务人。在实际操作中,留置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来说,留置的财产并非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而是在交易活动中,当债务人欠债权人一定的债务时,债权人为保证其债权的实现而留置处于交易活动中的财产。留置的财产只能是与逾期不履行的债权债务合同相关联的财产。只有在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才可以行使留置权,否则属于违法行为。此担保形式有很大局限性,只适用于债权债务有关的财产,如加工承揽合同、定做合同等。
	
	   股权质押后再签担保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再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定义和作用、基本运作模式等。再担保的设立应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经过双方自愿协商和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关键条款。再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再担保合同的履行和约定的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原担保的效
	
	   借款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借款金额、用途、期限、提款和还款的时间与方式、利率和计息方式、担保事项以及借款人的承诺等内容。双方需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借款的合法合规使用,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