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盗窃枪支罪的认定

盗窃枪支罪的认定

时间:2024-11-06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071
以前经常在电视剧里看警匪片,里面涉及枪支是必不可少的情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枪支是严格管控的,只有特殊的军人群体才配有枪支,但是却也有枪支的出现。那么,怎么认定盗窃枪支罪?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盗窃枪支罪的认定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犯罪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危险物质。根据《枪支管理办法》,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知觉的各种枪支。弹药,是指上述枪支所用的弹药。

关于爆炸物的范围,法律无明文规定。一般认为包括军用爆体物和民用爆炸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用爆炸物品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爆破器材、黑火药、烟火剂、民用信号弹和烟花爆竹等。烟花、爆竹等一般娱乐用品不应包括在本罪对象范围之内。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危险物质的行为。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是指秘密窃取各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的行为。其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取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为暗中进行。(2)行为人秘密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是不被前述物品的所有者、保管者发现的。(3)行为人自认为自己的窃取行为不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保管者发觉。

行为人只要盗窃上述对象物之一的,即可构成本罪。如果同时盗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如行为人既盗窃枪支,又盗窃弹药的,也只构成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

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是指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抢夺行为一般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抢走,也有的表现为当着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所有者、保管者的面,在其防卫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公开取走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行为人只要抢夺了上述对象物之一的,即可构成本罪。如果同时抢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如行为人既抢夺了枪支又抢夺了弹药的,也只构成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故意窃取、夺取。行为人如果不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窃取、夺取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如果将无意中窃取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隐匿不交,则构成私藏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盗窃枪支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转载作品是否构成侵权需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判断,包括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行为的范围、免责事由的认定以及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在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时,微信公众号需遵守法律规定,尊重著作权人的权益。

  • 商业秘密的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 被迫作伪证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被迫作伪证在我国刑法中的责任认定。被他人胁迫作伪证的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胁迫他人作伪证的当事人要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伪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包括伪证罪侵犯的复杂客体、在刑事诉讼中的虚假证明行为、特殊主体以及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 打架轻微伤谅解书的规格及法律知识

    打架轻微伤谅解书的规格和相关法律知识。谅解书应包括标题、谅解人信息、谅解事由、表达悔罪态度和原谅意愿以及请求处理方式等内容。同时,根据公安部规定,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伤害案件后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并在一定时间内出具鉴定文书。

  • 殴打他人行为的认定
  • 刑事案件这14种情形可申请国家赔偿
  • 个人债务承担风险声明的有效性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