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造假属于合同诈骗吗
时间:2024-06-1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依法成立的具有法律效力,那么简历造假是不是属于合同诈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简历虚假属于劳动合同欺诈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提供虚假简历并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欺诈行为,因此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或部分无效:
-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情况,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进行确认。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表现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
- 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其中,票据主要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据,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
-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这里的其他方法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定金以及其他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是构成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中还详述了合同诈骗与诈骗的定义及相应处罚,并简要介绍了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
-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文和合同欺诈的相关内容。合同中欺诈行为将影响合同效力,涉及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同时介绍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
诈骗罪夫妻唯一住房会没收吗
-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
网上贷款诈骗签订电子合同生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