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界限一直是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可以参考的唯一标准是1985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该《解答》对划清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界限主要有以下规定:
第一,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和担保,以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与其他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个人若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担保,虽经努力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的,应按合同纠纷处理。
第二,国营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但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给对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应追究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诈骗罪刑事责任。若已将所骗财物归还给对方,可以从宽量刑。
第三,国营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若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但其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通过夸大履行能力的手段,取得对方信任与其签订合同,合同生效后虽然积极努力但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的,应按合同纠纷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合同纠纷是否构成诈骗罪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形,可分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的情形包括:
投资性众筹面临的多种法律问题。首先涉及可能触及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其次,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等行政犯罪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等民事法律问题。此外,众筹项目本身存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风险,以及知识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企业资金不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投资或项目失败会导致债务纠纷;合同诈骗会导致资金损失且可能无法追回;合同不明确也会引起纠纷,实现债权的过程漫长且代价高昂。
投资协议纠纷与诈骗之间的关系。投资协议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但若涉及欺骗、欺诈投资者、非法占有投资者财物等行为则构成诈骗。当事人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合同争议。诈骗罪的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