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后,是否需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是一个相互独立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因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除了依法给予犯罪分子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犯罪分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同时,如果被判处罚金,但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赔偿金额,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那么应当首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包括以下情形:
合同诈骗犯罪有多种作案手段,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手段:
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后骗取钱财,然后逃之夭夭。
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骗签合同后,收到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立即逃离。
犯罪分子利用媒体和网络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的方式进行诈骗,随后诱使第三方参与进来并上当受骗。
为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犯罪分子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并通过经济合同诈骗钱财。
犯罪分子本身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为了实现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然后与其签订更大金额的合同,一旦骗取大量钱财后立即消失。
犯罪分子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货款,建立对方的信任后,设法取得全部货物,然后以低价倾销这些货物,并迅速逃离。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诈骗罪与侵权行为的法律区别。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适用刑法规定;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行为,适用侵权责任法规定。文章还介绍了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