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的侵犯客体包括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通过骗取信用卡来获取公私财物。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在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该罪。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各种行为中,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因行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才能构成该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要区分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也应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进行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属于恶意透支,反之,则属于善意透支。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且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应予追诉。其中,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恶意透支的数额指持卡人拒不归还或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发卡银行收取的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费用。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信用卡欠钱不还,是否会坐牢要看情况。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但如果主观上不是恶意,则只是一般的借款民事纠纷,不会坐牢。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所谓“冒用”,是指行为人以持卡人的身份,非法使用他人的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