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行使追偿权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保证人向债务人行使追偿权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保证人已经向债权人承担了保证责任。保证人的追偿权只有在保证人已经承担保证责任后才会产生。保证责任的承担无论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还是届满后,均不影响追偿权的成立。如果保证人未征得债务人同意,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前承担了保证责任的,则在债务履行期满前不得行使追偿权。在限额保证中,保证人由于只担保了部分债权,行使追偿权会影响债权人其他部分债权的实现,因此,债权人往往要求在担保合同上限制保证人行使追偿权的时间。
(2)因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而使主债务消灭,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使主债务人得以免除对债权人的债务负担。保证人因实际履行、代位清偿、抵销以及财产被强制执行等使主债务归于消灭的,即可构成追偿权。如果保证人虽然履行了保证债务,但并未使债务人免除债务,则保证人不能享有追偿权。因此,保证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债务人,如未及时通知致使债务人延期履行自己的债务的,则保证人不能享有追偿权,而只能依据公平原则请求债权人返还。
(3)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须没有过错。一般情况下,保证责任承担与债务人债务免除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追偿权才能成立。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义务及时通知债务人,若怠于通知致使债务人无过失地又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保证人丧失追偿权,但可以不当得利请求债权人返还,债权人应予返还。如果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时,怠于行使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而作出大于债务人应当承担债务范围的清偿,以及支出非必要费用,使得债务人的债务范围扩大的,对扩大的部分,保证人丧失追偿权,债务人有权在被追偿时对保证人提出抗辩。同样,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保证人,如果债务人违反通知义务,致使保证人无过失地向债权人重复履行的,保证人可以行使追偿权,债务人不能免除补偿的义务,但可以向债权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部分。
(4)保证人须对保证责任的承担没有向主债务人赠与的意思。
新《民法典》下欺诈担保的判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新的司法解释取代旧《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解决了冲突条款问题。欺诈担保定义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欺骗担保人提供保证的行为。保证人在特定情形下免责,并享有追偿权和参与破产财产分配的权利。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
保证人的定义、种类以及担保方式。保证人是在某项事务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人,包括债务担保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保证人的两种担保方式。但在特定情形下,保证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欺骗等。国家机关等一般不得作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