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行为除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外,还会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根据该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通常为其父母)应当承担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造成的损害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所导致的民事赔偿责任,其监护人应当履行赔偿义务。
如果所谓的“儿子”已经成年,他因故意杀人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将由其个人承担,而其父母可以选择是否赔偿。
根据我国《刑法》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应由其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其父母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如果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经济损失,根据《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将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尽管父母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他们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法定监护责任。根据2013年实施的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
根据该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不得有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不良行为。此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还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并禁止任何经营场所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参与不良行为的团伙,应当及时制止,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他们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犯罪,也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未成年犯罪中父母的法律责任。父母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法定监督责任,并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负有道德和法定监护责任。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与育人脱节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对于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罚,应根据年龄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包括:强制指定律师为其进行辩护;调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分别关押、管理、教育未成年人与成年
当发生民事纠纷需要赔偿但义务人无力赔偿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犯罪造成损失,应由其父母赔偿;如果有其他人参与作案,无论是否构成犯罪,都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