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械盗窃是否认定为抢劫
时间:2024-08-27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持械盗窃是否认定为抢劫吗吗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在刑事犯罪中抢劫罪是我们都知道的罪行,但是对于转化型抢劫罪我们却了解的不是很多,那么持械盗窃是不是认定为抢劫?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持械盗窃是否认定为抢劫吗
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269条的规定,要认定转化型抢劫犯罪,行为人必须先犯下盗窃、诈骗或抢夺罪。这引出了两个相关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转化前的行为是否必须构成独立的犯罪。第二个问题是,转化前的行为是否包括采用盗窃、诈骗或抢夺方法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我的观点,是否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取决于以盗窃、诈骗或抢夺方法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是否侵犯了财产权。如果先前的行为没有侵犯财产权,比如盗窃、诈骗或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品,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等行为,那么就不具备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如果先前的行为构成了独立的犯罪,那么应该对其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先前的行为侵犯了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双重客体,比如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等行为,那么就具备了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对于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的先前行为,即盗窃、诈骗和抢夺财物是否要求达到“数额较大”的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分歧。我认为,盗窃、诈骗和抢夺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能适用刑法第269条的规定。我的理由如下:1. 相关立法原意要求先前行为构成犯罪。从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对转化型抢劫罪的表述差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后者的表述更加准确、严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曾提出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修改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意见,但这一意见未被立法部门接受。可见,现行刑法中转化型抢劫罪前提条件的立法本意是要求先前行为必须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即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2. 有关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相悖,不能成为“否定说”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8年3月16日的《关于如何适用刑法第153条批复》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有的被告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可按照刑法典第153条的规定,依照刑法典第151条抢劫罪处罚;如果使用暴力相威胁情节不严重、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批复是“否定说”理解1979年刑法第153条的重要依据,也是司法者执法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我认为,这一司法解释是司法者对法律的扩大解释。现行刑法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同时取消了类推制度,如果继续沿用这一批复精神,就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因此,这一司法解释不能成为“否定说”的依据。3. “肯定说”与抢劫罪无“数额较大”规定不相矛盾。抢劫罪条款中没有“数额较大”的规定,这是严厉打击抢劫犯罪立法意图的体现。转化型抢劫罪不是典型的抢劫罪,即行为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不是直接从被害人处劫取财物,而是为了窝赃、拒捕、毁证。由于构成要件上的变化,完全依照原罪处罚已不可能。因此,我们不能以抢劫罪无需“数额较大”的要求来否定转化前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数额较大”要求。同时,我认为,“肯定说”不会削弱对抢劫犯罪的打击力度。如果先行行为不构成犯罪,其后行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独立犯罪,仍可依照刑法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必要条件
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决定先行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发展为抢劫罪的实质所在。对于“当场”概念,也存在几种理解观点。我认为,“当场”应指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犯罪的现场,以及刚一逃离现场即被人发现并被追捕的过程。因为转化型抢劫罪由先行的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转化而来,其“当场”实施暴力、威胁行为的目的仍是要“保护”非法占有的财物,时空上与先行行为紧密相联。因此,对“当场”的理解与把握,就应当掌握暴力、胁迫行为与先行行为在时空上的连续性与关联性,具体是时间上的不间断性,场所的延展性,与先行行为的关联性及追赶事态的继续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侵占罪、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三者中,盗窃罪和侵占罪都涉及非法占有,但时间点不同。侵占罪涉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三种财物,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诈骗罪则是基于受害人的受骗,不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在区分这三种罪行时,需关注其侵
-
答辩状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及答辩人在具体案例中的答辩意见。答辩状需分清是否属于法院主管,注意管辖、诉讼主体、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等问题。答辩时需围绕原告起诉状中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有权否认不利事实并阐述有利事实。案例涉及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母的感情纠葛和离婚
-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
-
贾某与刘某的婚内财产协议引发的离婚纠纷
-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