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其内涵与贪污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基本相同,具有特定性和公务性。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都属于职务犯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挪用公款罪的目的是暂时非法使用公款,而贪污罪的目的是永久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挪用公款罪的结果是使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受到暂时损害,但所有人并不丧失公款。而贪污罪的结果是使公共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能受到彻底损害,给公共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表现为擅自私用公款,一般不采用贪污罪中的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与上述人员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的,应以共犯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对于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情况,将予以从重处罚。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将构成挪用公款罪,由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负责立案侦查。对于未达标准的行为,将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应立即报案,以确保合法处理。
监察委员会的调查范围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等犯罪案件。具体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玩忽职守罪、环境监管失职罪、滥用职权罪等。相关法律依据为《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试行)》第十二条,其中列举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具体罪名,包括单位受贿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