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和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时间:2023-11-30 浏览:8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权力使人堕落,权力给予相应职位得国家工作人员管理他人或者相关集体的力量的同时也容易使得当事人利用权力来牺牲集体利益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 这也属于我们所说的贪污腐败,那么贪污和滥用职权罪的区别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主观心理状态
贪污罪是指国有公司人员以直接故意的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往往是由非直接故意所致。
主观目的
贪污罪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客观表现
贪污罪是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是通过超越职权或不适当行使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严重损失。
共同实施的难题
在国家工作人员与他人内外勾结共同实施贪污时,界定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可能会产生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需要从整体上评价案件,并将其定性为共同贪污。相反,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行为并非为自己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其行为在价值上不能等同于国家工作人员自己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刑法将难以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更符合滥用职权罪或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的性质,因为行为的违法性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公权力和自我职责的亵渎,并在造成公共财产等重大损失情况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
-
村委会套取国家补贴是否认定为渎职犯罪损失
村委会套取国家补贴资金是否认定为渎职犯罪损失的问题。某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工作人员李xx协助某村编造虚假资料,使该村套取了国家财政补贴资金86万元作为日常开支使用。这种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犯罪,违反了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给国家利益造成了
-
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情形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存在特定错误时,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情况。同时指出,“可以”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有权力选择是否判决重作,而是
-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
食品监管渎职罪怎样量刑处罚
-
渎职罪金额怎么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