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重大损失,是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
物质性损失一般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
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在认定是否为重大损失时,应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规定,全面分析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进行确定。
对于物质性损失,司法机关可以根据立案标准的明确规定进行把握。而对于非物质性损失的认定,则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具体把握。以下是对非物质性损失的几个方面的把握: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一般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对外交往或有关涉外工作中滥用职权,对国家声誉或党和政府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形象,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一定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刑法》另有规定的,将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滥用职权罪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刑法》另有规定的,将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房屋被非法强拆后如何维权,申请国家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被拆迁人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赔偿,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损害,但不包括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等特定情况。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及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需采取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措施。若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导致污染损害,第三者也应承担责任并赔偿。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而环境监督管理人员若滥用职权等导致污染损
报复陷害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主要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后者侵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客观方面,滥用职权罪需造成重大损失,而报复陷害罪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报复陷害。主观方面,滥用职权罪可以是直接或间接故意,而报复陷害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