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1、本条关于滥用职权罪的规定属于普通法条,此外,本法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特殊的滥用职权的犯罪即特别法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触犯特别法条时,也可能同时触犯本条的普通法条。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认定犯罪,即认定为特别法条规定的犯罪,而不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1、滥用职权的行为
成立滥用职权罪,首先必须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滥用职权,完全是在具体的职权范围内处理事项,则不能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2、造成重大损失
其次要求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对于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滥用职权行为,不能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3、滥用职权与其他犯罪的关系
行为人利用职权侵吞、骗取公共财物,从本质上讲亦具有滥用职权的性质,如果因其贪污行为又致使其他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贪污罪,属想象竞合,对之宜择一重罪以后者等处罚。
4、滥用职权与受贿的关系
行为人接受他人的贿赂后又滥用职权给他人谋取利益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受贿罪。
玩忽职守罪中损失是否累加的问题。从立法依据、逻辑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方面论述了对于行为人多次实施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为,其造成的损失数额应当累计计算的理由。文章指出,对于犯罪数额累计计算在刑法中有充分的立法、逻辑和现实依据,并且对于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辩护词。辩护词从辩护权的根据、辩护理由和辩护理论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被告人并未滥用职权,并请求法庭公正审理。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决策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进而使国家利益受损,将构成滥用职权罪,并面临相应处罚。对于徇私舞弊的管理人员,处罚更为
如何投诉政府违法征地行为的问题。在遇到政府违法征地时,可以向上级政府、自然资源部、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进行投诉。同时,对于非法批准用地和滥用职权的人员,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征地流程和土地征收的条件。